春未尽 夏初始
京华畅聊新药事
2023年5月24日,由北京新生巢创新中心和晶泰科技联合举办的 2023 晶泰科技 X-PARK 技术研讨会在北京新生巢圆满举行,来自北京及周边地区 60 多位制药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 AI 与自动化加速药物研发新进展。
围绕智能化自动化加速药物研发创新这一主题,会议着重探讨药物研发不同阶段的常见关键问题及对应研发策略。
会议由晶泰科技大中华商务中心化学服务 BD 王菲女士主持,会议开始前,北京新生巢生物医药科技产业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马丽女士和晶泰科技化学服务副总裁张浩博士分别致欢迎辞,感谢各位嘉宾的莅临交流。
创新突破
智能化自动化驱动药物研发
● 何为AI药物发现技术,它的应用实践有哪些?
在政策、资本、技术等多轮驱动下,中国医药创新正迈向“源头创新”阶段,但也面临着同质化竞争严重等挑战。AI 技术为药物发现带来的变革与突破。相比传统新药发现,AI 药物发现的可缩短新药发现时间,节省成本,提高药物研发效率。
在研讨会上,晶泰科技 CADD 计算专家林晟博士介绍了晶泰科技小分子药物发现系统 ID4Inno™,该系统是晶泰科技首创的智能计算、自动化实验及专家经验相结合的 “ 三位一体 ” AI 药物发现新范式,能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探索更广阔的化学空间,旨在帮助更多新药研发工作者加速研发进程。
药物发现的挑战与机遇有哪些?
药物发现是一个长周期、高成本、高风险的过程,需要筛选数以千计的目标分子以寻找合适的 PCC。然而生物学基础研究不足、动物模型的局限、患者的异质性、缺乏经验证的生物标志物等问题也让这一过程充满挑战,需要研发部门进行无数次的实验。
研讨会上,炎明生物药化高级总监王鹤翔博士基于药物研发全流程,与参会同仁分享了药物研发不同阶段的挑战,并通过 AZ 的 “ 5R ” 策略、辉瑞的 “ 三大生存支柱 ” ( Three Pillars of Survival ) 两个案例,阐述了AI 等新技术、新策略的加持将如何高效助力药物发现进程。
“ 药物发现是一项冒险的工作,需要新的策略、方法和技术来加速药物发现,以提高成功率。期待 AI 在这次冒险中提供更多帮助!”
智能化自动化如何加速新药研发?
在药物发现中,将先导分子逐步优化提升到候选药物级别的过程称为 “ 设计-合成-测试-分析 ”,也称为 DMTA 循环。化学合成一直是其中的过程瓶颈,想要显著地缩短 DMTA 循环的迭代时间,合成实验的自动化将发挥决定性作用。
围绕这一主题,晶泰科技化学服务副总裁张浩博士详细介绍了晶泰科技 ChemArt™ 自动化化学合成服务平台及 XtalDynamics™ 实验室自动化解决方案。
晶泰科技 ChemArt™ 自动化化学合成服务平台依托自动化合成工作站,采用人机结合的模式,“人做人擅长的事,机器做机器擅长的事 ”,张浩博士如是说。自动化合成不仅可以取代大量的重复性劳动,还能减少人为操作引起的实验误差,有很高的实验重现性;技术人员也可以将有限的时间投入到价值更高的工作中去。
人工智能怎样帮助药物固体形态研究?
目前药物研发处于快速迭代的研究模式,研发速度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新一代药物固体研发模式需要具备更少的原料药消耗,更短的研发周期和更完备的研究等优势。
晶泰科技技术总监黄嘉骏先生于会上分享了《 基于人工智能的药物固体形态研究 》报告。通过应用场景分析、案例分享等内容,黄嘉骏先生向大家展示了晶泰科技智能化自动化对药物固体形态研究的赋能和加速作用。
晶泰科技构建的药物固体形态研究新范式,通过获取万量级固态实验过程数据,药物固体形态关键性质以及基于物理模型及 AI 性质评估得到的晶型预测结果,结合结晶过程理论研究,形成智能固态实验策略推荐,利用智能化自动化赋能药物固体形态研究,加速项目开发、注册申报,同时提升研究效率。
MicroED技术如何驱动药物研发?
2018年,《 Science 》评选出 “ 年度十大科学突破 ”,MicroED 微晶电子衍射技术便是其中之一。近几年 MicroED 技术展现了其在晶体学和药物发现应用的巨大前景,药物研发领域对 MicroED 这一技术的关注度也迅速上升。
在本次研讨会上,晶泰科技药物固态结构测定科学家刘翔博士就 MicroED 当前发展现状、应用场景以及经典案例带来精彩分享。
作为一个普适性的晶体结构解析方法,MicroED 技术具有成功率高、样品消耗量低、耗时短及高精度等优势,可快速有效解决药物研发过程中的晶体结构解析、绝对构型判定、混合物组分测定及天然产物结构确定等难题,大大加速新药研发进程。五位讲者分享过后,参会的专家学者畅所欲言,积极讨论,以真知灼见贡献思想精华,感受学术分享与思维碰撞带来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