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二:BD之立项 Q&A
沈志荣:百济神州 副总裁/全球转化研究及转化医学负责人
马 丽:新生巢创新中心总经理(主持)
创新项目风险与投入评估:
-创新分为新靶点发现和新技术开发。前者需深入理解靶点与疾病间的关联,后者需设计合适的项目以充分发挥技术的优势。
-立项时需深入理解疾病领域和市场需求,确保早期发现设定的项目目标与临床需求相契合。
科学家创业平衡策略:
-学术界的科学家是最勇于创新的群体,创业过程中应考虑如何将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转化为产品,解决终端需求(比如临床需求)。从实际操作而言,寻找优秀的产业伙伴合作创业,或聘请行业资深人士为顾问,增强项目评估能力。
-产业背景创业者相对更能洞察市场需求,能够设计能快速市场化的项目。在第一波项目成功推进后,可能面临后续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各种方式加强科学团队将有助于长期发展。
立项方法论:
-发挥核心技术优势,明确是机制创新还是技术创新,并据此布局研发领域。
-根据资金状况决定项目类型,当前情况下,先考虑活下来,资金充足时可探索First-in-Class(FIC)或更为创新但风险较高的项目。
-在立项早期,基于潜在项目的目标产品概要(TPP)评估是否真的可以解决临床需求,将临床评估前置。
百济神州的项目引进与立项特点:
-百济神州同时重视自主研发与项目引进,公司根据策略灵活配置资源。
-自主研发方面,预计自2024年起每年有十个FIC或者有BIC潜力的分子进入临床阶段;项目引进方面,已经与国内及全球很多伙伴达成合作,期待与国内外的具有创新血液肿瘤、实体肿瘤创新产品的Biotech共同发展。
-自研立项方面,鼓励公司的科学家们提出自己的创新想法,评估过程中努力考虑几年之后进入市场时所应用的疾病领域可能的标准治疗与市场竞争情况。